據《福州日報》報道,5月28日,北京綠交所向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頒發了“碳中和”證書,標志著該產業園已成為“碳中和”產業園。
據悉,中國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認可的第三方機構對園區能源替代、節能減排的手段和措施進行了驗證,并按照國際標準對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了驗證。根據核查報告,2020年,園區內所有風電場、服務企業和工業園區運營公司將在生產經營范圍內產生二氧化碳當量溫室氣體。通過儲能和分布式光伏建設,提高可再生能源用電比重,加強節能管理,取消減排目標,實現“碳中和”。
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是三峽集團與我省的戰略合作項目。引進國內外海上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入駐,開展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與制造,建設海上風電技術研發、設備制造與測試、設備安裝與運行,電站運維人才培養和培訓五位一體的產業集群,形成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
近年來,三峽集團按照“智慧園區、綠色園區”的定位,充分利用當地優勢風能資源和優良光資源,建設綠色清潔能源,積極推進小發電和配電系統智能微電網建設。該項目包括屋頂光伏、試驗風機、儲能和微電網控制系統四部分。目前,屋頂光伏項目已并網發電,試驗風機項目建設正在積極推進。項目投產后,年平均發電量5360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近6590噸,減少碳排放約3.8萬噸。
除了綠色發電,提高綠色電力消費比重也是實現“碳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徑。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智能微電網通過測試風電機組、屋頂光伏和儲能裝置的多能源互補性,通過能源管理系統、蓄水等技術手段,終可以抵消園區排放的所有溫室氣體,真正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自用、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綠色低碳”園區,對我國工業園區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錢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