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1-06-11 11:03
生態環境部:制定實施“雙碳”方案 推動綠色發展
2021年6月5日,“六五環境日”家居活動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行。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活動現場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碳減排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促進污染減排與碳減排協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由量向質的轉變。
據統計,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將達到590億噸,按每噸碳排放50美元的社會成本計算,損失高達2.95萬億美元。
黃潤秋說,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模式,將徹底改變過去“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暫時經濟發展”的做法,改變“量產、量產、量產、量產”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改變盲目利用的狀況,征服和改造自然,就是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
近年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受到市中心經濟和其他一些地區壓力的影響。一些地區在推進綠色發展方面搖擺不定,對碳中和碳排放認識模糊,對通過高能耗、高排放項目拉動GDP的呼聲高漲。面對問題和挑戰,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高度,更好地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導向、優化和推動作用。”
黃潤秋表示,將推動碳高峰行動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進一步強化碳減排剛性措施。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建設,遏制高碳、高排放的舊動能;發展綠色金融,培育綠色低碳技術和產業,激發綠色低碳新能源”氣候競爭力的標志是實現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的脫鉤。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的發展格局,是必然選擇。”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研究院院長王金南說。
王金南說,各國碳中和技術路線相似,可以概括為終用戶的電氣化,如民用、工業、交通、建筑等終用戶使用的電能較多。電從哪里來?通過風能和光伏發電可以實現高比例的零碳可再生能源。因此,“要加強頂層規劃設計,著力推進風電等新能源發展布局,建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電力體系。”。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建成了總裝機容量9000兆瓦以上、年平均發電量96億千瓦時的全球光伏電站群。華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華說,共和縣正在“沙漠上種太陽”。一方面,戈壁沙漠和高空超長日照為光伏發電帶來了良好的條件;另一方面,鋪設光伏板可使風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發降低30%,有效增加草地含水量,促進植被恢復,改善區域氣候。同時,生態改造衍生出的牧民工程,以“種太陽”種草,以發電養羊,增加了當地牧民的收入。
“自然環境保護與生態治理、技術創新、能源利用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梁華說:“借助科技,加快科技與新產業、新業態的融合,將促進環境保護和改善。”。
青海水、光、風等清潔能源和生態資源豐富。發改委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青海省能源消費下降24.6%,超過10%的目標。
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辛昌星說,近年來,青海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